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和接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以下简称《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有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及范围
县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包括县政府及县政府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县级行政机关)。县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以下信息外,其余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一)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五)县级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六)县级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该公开的从其规定)。
二、信息公开的主体及方式
(一)主动公开
1.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向社会主动公开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制发的非涉密类政府信息。主要包括:
(1)县政府“广政发”、“广政函”和县政府办公室“广政办发”、“广政办函”文件中宜于主动公开的文件。
(2)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及相关政策解读情况。
(3)非涉密的县政府重大活动。
(4)非涉密的领导活动、讲话。
(5)非涉密的县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内容。
(6)县政府人事任免。
(7)非涉密的县政府重大督办事项。
(8)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信息。
(9)县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领导人员简历、职务、分管工作、机构职责等信息。
公开形式:
(1)广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网址:http://www.ghx.gov.cn)公开、新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号(名称:广河县人民政府)公开。
(2)设立“政务公开专区”,在县政府政务大厅、图书馆、档案馆、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政务公开专区可供查阅。
(3)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其他形式公开政府信息。
2.县政府授权县政府部分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负责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县发改局负责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县财政局负责发布县级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3)州生态环境广河分局负责发布环境质量公报;
(4)县统计局负责发布统计公报;
(5)县司法局负责发布县政府规章;
(6)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的县政府的其他信息。
3.县政府各组成部门按职能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非涉密情况;(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2)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
(3)国土空间规划及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4)土地征收批准文件;(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5)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公开招投标及工程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财政等部门)
(6)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单位:县招商局)
(7)资源开发方面的规划、招投标资格及实施过程和结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等部门)
(8)扶贫、优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
(9)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和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10)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方式、采购结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1)政府基金(专项资金)的安排,支持项目的条件、标准、申请程序、批准结果、使用和监督情况;(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12)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及其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责任单位:县审计局)
(13)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及办理结果;(责任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部门)
(14)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任单位: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的部门)
(15)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的目录、标准、依据;(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16)政府定价目录或指导价目录的调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17)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18)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情况;(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19)本机关的管理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领导成员及分工情况;(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20)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公开时限:县政府各组成部门应当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调整更新,明确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并通过和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以及其他便于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的载体公开信息。以上信息的公开时限为自信息产生或变更后的20个工作日内。
(二)依申请公开
除上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其中,公众向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按以下方式办理。
1.受理机构
广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受理公众向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930-5622056
传 真:0930-5624810
通讯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县政府统办楼三楼
邮政编码:731300
2.申请方式
向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人,应当填写《广河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广河县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下载,复制有效。填写书面《申请表》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机构代为填写。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申请人可通过电话咨询申请程序。
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真实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名称、文号或者便于受理机构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
个人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3.申请渠道
(1)信函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在信封的显著位置标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将申请邮寄至受理机构。
(2)当面申请。县政府办公室负责接收当面申请。
(3)传真申请。申请人可通过传真方式向受理机构发送申请表。
(4)互联网申请。申请人可通过和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直接填写并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4.申请处理
受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将进行登记和审核。经审核申请的内容描述不明确,或者未按要求提供相应身份证明的,受理机构将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经审核申请符合受理各项规定的,受理机构将根据《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5.申请受理时间
(1)申请人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提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2)申请人以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行政机关签收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以平常信函等无需签收的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于收到申请的当日与申请人确认,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3)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传真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双方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6.答复时限
受理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将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将于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将按程序报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受理机构征求第三方和其他机关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三、政府信息公开审查
对于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县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机构名称:广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办公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县政府统办楼三楼
办公时间:8:30—12:00 14:30—18:0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930-5622056
传 真:0930-5624810
电子邮箱:guanghexian@163.com(此邮箱不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仅提供咨询等服务)
五、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广河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广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0-5622056
传 真:0930-5624810
通信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县政府统办楼三楼
邮政编码:731300
2.行政复议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930-6214308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13号
邮政编码:731100
3.行政诉讼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930-6245000
通讯地址: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北滨河东路
邮政编码:731100
根据甘肃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23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4150个,比2018年末增长33.82%;从业人员71.03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3.65%。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23043个,占95.42%;港澳台投资企业51个,占0.21%;外商投资企业42个,占0.17%。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69.62万人,占98.01%;港澳台投资企业0.53万人,占0.74%;外商投资企业0.53万人,占0.7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1521个,制造业20198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431个,分别占6.30%,83.64%和10.07%。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6.47%,10.36%和9.84%。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9.96万人,制造业49.96万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12万人,分别占14.02%,70.33%和15.6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2.64%,10.72%和8.58%。
(二)主要经济指标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663.2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8.49%;负债合计13166.6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1.45%。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856.97亿元,比2018年增长28.51%。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23年末,全省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40380个,比2018年末增长199.71%;从业人员54.65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0.97%。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40376个,占99.99%。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54.65万人,占99.99%。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31.57%,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4.51%,建筑安装业占12.37%,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1.55%。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50.86%,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8.21%,建筑安装业占8.1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2.78%。
(二)主要经济指标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739.6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7.13%;负债合计4721.5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0.87%。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61.47亿元,比2018年增长61.60%。
注:【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注释:【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根据甘肃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9.24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16.26万个,增长70.76%;产业活动单位[1]44.59万个,增加16.44万个,增长58.40%;个体经营户94.40万个,增加16.29万个,增长20.86%。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93万个,占27.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6万个,占16.2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47万个,占11.38%。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51.40万个,占54.45%;住宿和餐饮业13.91万个,占14.7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95万个,占10.54%。
二、从业人员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65.40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70.27万人,增长17.78%,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84.8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4.17万人,增加2.33万人,增长1.9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41.23万人,增加67.94万人,增长24.86%。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85.91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96.41万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7.30万人,占14.46%;建筑业54.66万人,占11.75%;制造业49.96万人,占10.73%。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90.43万人,占48.64%;住宿和餐饮业40.87万人,占21.9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8.49万人,占9.95%。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46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5.07万亿元,增长60.43%。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2万亿元,增加1.04万亿元,增长58.4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64万亿元,增加4.03万亿元,增长60.96%。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5.24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1.90万亿元,增长56.89%。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78万亿元,增加0.64万亿元,增长55.94%;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46万亿元,增加1.26万亿元,增长57.35%。2023年,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3.43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1.24万亿元,增长56.62%。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1.52万亿元,增加0.38万亿元,增长33.57%;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91万亿元,增加0.86万亿元,增长81.87%。
注:[1]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注释:[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单位的划分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